2012-09-25 17.18.21  

來到澳洲 已經整整兩個星期了

也許是因為西澳跟台灣沒有時差 我的旅行暫停理論 在這邊也派不上用場
 
記得五年前 剛到一個人都不認識的英國的時後
抬頭看看天空 一切實際得不真實
但無論是過去的當下 還是 現在回想起來
那種 重開機 重新做人的感覺 很令人享受
 
也許是懷著這種享受的期待
我好像是在澳洲尋找英國的影子
在超市找不到rich tea的時後 好失望
啤酒不是一個pint的時後 好失望
也許是一直想著工作的事
沒有認真的 慢慢的 觀察小鎮 城市 街道 還有人群
 
所以如果現在有人問我 你喜歡澳洲嗎
我很難回答
的確 生活的步調比台灣慢很多
街道對於行人的友善度高很多
居民的組成很多元
很多的綠地 父母 青少年 三五好友天氣好的時後 都可以在戶外吃吃喝喝 打屁聊天 追趕跑跳
以有穩定收入的前題來說的話 物價其實是不貴的 
一杯咖啡店的latte 大約是4-5塊澳幣 但是一棟房子 一棟喔 前院後院加車位 也不過一千多萬新台幣
各位台北人 你們都知道 一千萬在台北 你能夠買到的 是甚麼樣的東西
 
跟英國不一樣的是
我在來到澳洲之前 就遇到了同胞 到了澳洲之後 遇到了更多
給了我很多幫助 還有支持 
可能是跑來跑去慣了 我沒有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緒
(我已經連續三年沒有在家過中秋節 我最喜歡的節日了)
對於同胞們的盛情 我竟然有種 一時之間難以消化的感受
從跟他們的相處上 我也獲得了不少想法
 
簡單來說 去冒險無論如何 都是一件值得嘉奬的事
不要讓別人 也不要讓自己說 
你英文不夠好 所以不該去
你現在的工作有什麼不好 你不該去
你現在還是學生要好好念書 你不該去
你年紀也不小了 別在鬼混了 
語文可以學 工作可以再找 青春是一去不復返
學業不只在書本裡 知道為甚麼要學習 比一昧埋頭苦讀更重要
 
跟安穩的生活比起來 走出comfort zone的冒險
是現在我所能抓住的奢侈的選擇
等到更老的那時後 回頭看 我也許會很慶幸
在我沒有什麼好失去的那個年紀 我有勇氣放棄所有的
去追求 又刻苦 又浪漫 又不會再有的 冒險

elsie艾爾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關鍵的一杯咖啡)))


7/16 一個反常的星期一 沒有嚇死人湧入的郵件 沒有疲倦的早晨

沒來由的 我想…不如來申請簽證好了

大約15分鐘以後 申請表寄出 AUD. 280 瞬間消失

7/17 喝完大學好朋友的喜酒之後 衝向中山醫院做體檢 10分鐘完全K.O. TWD.900也消失

剩下的就是等待

7/18 深夜 簽證就這樣默默的躺在我的gmail信箱裡了

 

你要去哪裡?”

在我做出離職的決定之後 這個問題 不管是我自己 還是其他人 都在問

而這一個選項 是讓我猶豫不決好久的選項

從mimi金小姐 跟fufu丘大師兩個人第一次的歸國pa之後 我不止一次想過這件事

從心動 到放棄 到躊躇 我甚至為我自己列了一張pro and con

我想是在那一個大雨的下午的咖啡店裡 fufu 丘大師 讓我停止這項無限迴旋的辯論

(所以 不管一年過去之後 好或是不好 我都會算在你頭上 知道嘛!!! 丘大師)

讓我驚訝的是 當我說出我的決定之後

你們幾乎沒有一個人很驚訝 這讓我好驚訝!

 

為什麼要這麼做?”

Yes, that’s right. 目前的工作環境是影響我的原因之一 但不是唯一

我也的確不是為了什麼高尚的公益之旅、國際交流、增廣見聞等等 做出這個決定

主要的原因很簡單 也很弱: 恐懼!

冒險跟流浪 這是我的願望之一

我擔心 若干年後 我看著自己依然坐在(同樣的)辦公室裡 想著

當年 我有一個可以實現願望的機會 可是我卻沒有把握

我讓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的工作 吞噬我

這不是勇敢 我也不是沒在怕 而是我更怕懊悔

 

為什麼一定要出國?”

我要把自己推出我的comfort zone

在台灣 我是多數 享有多數人能夠獲得的…利益

而且熟悉的一切 讓我過得很安逸

如果我不把自己趕到變動的環境中 我很確定 我絕對會想要過著像現在這樣 不上不下 也沒有什麼不好啊 的生活

離開 遠離已經擁有的一切 我才能再學習知足 再體會珍惜所擁有的 最終 能懂得放下

把自己趕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一切重新開始 我可以重新做人 做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為什麼快30歲的人 還在嚷嚷要找自己?”

過了青少年期的人就一定找到自己了嗎?

也許 只是因為時間讓我們學會了安於現狀 然後安身立命 安居樂業

但是 這不代表是終點 不是嗎?

不然 為什麼我們要告訴自己 莫忘初衷

也許 就跟伍迪艾倫的電影說的一樣 不確定想要什麼 但知道不要什麼

那 就去嘗試吧!

 

一直以來 我都是走一步 算一步 不過我體會到這必須再多加一點東西 我自己才能踏實

我可以過的沒有計畫 但不能沒有焦點 得想清楚 專注要去的地方

只有知道目標 選擇向左向右才有意義不是嗎?

我想要的不是只成為一個工具 達成某項任務

我要能夠體會 感受 經驗

我不需要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無懼 但我希望成為即使害怕 也能夠勇敢去嘗試

我要有稻草人的腦 鐵人的心 還有獅子的勇氣


9/19 我29歲 我要去澳洲

elsie艾爾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lling in the deep

紅了好久 但最近在腦中響起

很濃烈的感情讓我想到 需要很用力生存的生命


不懂事的小時後 遇到挫折 當時覺得很大的挫折 的確油然而生一種 不如一了百了算了

我還記得有一次 我真的站在廚房 手上拿著刀子 但是 竟然想不起來是為了甚麼 (笑)

長大以後 再也沒想過這檔事 雖然我的目標也不是長命百歲就是了

每每想到自己的死亡 還是會頭皮發麻 

想要看書長知識 但是那本大一開始讀的西藏生死書 卻怎麼都翻不完第一章


身邊開始有人check in 也有人check out

雖然我不主張 帶來生命的父母就擁有孩子的生命 

但是看到他們的犧牲奉獻 中途退賽的人 真的要想想 父母 可能有多傷心

當有人離去的時後 總希望可以用各種方式 懷念他

可以誦經 可以點蠟燭 可以種一顆樹 可以蓋一座公園 設一個基金會

但最好的致敬 也許 是你 用自己的生命 活出 他 最希望看到的樣子

用身體力行 實踐 他的精神


人 果然 是為了別人活的啊


elsie艾爾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197    

小時候被爸媽處罰的時後會哭 因為年代久遠 我想不起來是甚麼樣的情緒

被打得很痛? 覺得我對他們錯? 還是全世界都不了解我?


再大一點跟我妹吵架 吵輸他的時後 我也會哭 覺得很委屈的哭

成為進階級的電視兒童 而且可以自己去電影院之後 看著別人的悲劇

淒涼愛情 破碎天倫還是主角性格缺陷導致悲慘人生 作繭自縛 最後不得不死的經典劇

都會放任自己留下同情的眼淚

有時候是害怕這樣的事情 有天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驚恐之淚


後來 經歷死別 我才知道 有一種眼淚 是後悔的眼淚

懊惱你明明知道 有一天 他會離開你 完全的離開你 而你卻沒有珍惜你們所擁有的時間 

無論是你想要分享的快樂 分擔的憂愁 分析的狀況 不是說給別人聽 就是自己聽

 

有一次 聽著一首聽不懂的歌 卻覺得被作者帶到他所謂的 純真跟美好 有點激動 眼睛溼溼的

有一天 我關在房間裡好久 一遍又一遍感受到論文無法如期寫完的可能 從流眼淚變成嚎啕大哭

有時候 坐在公車上 莫明奇妙就哭了 不知道是甚麼的情緒 不知道怎麼排解

從工作的經驗當中 我又經歷一種 無力的崩潰 因為壓力而流下的眼淚

絕大多數佔滿了委屈 徬徨 不知道為什麼要承受對方巨大負面能量

最難的是 發泄過後 你要告訴自己把自己收拾好去收拾殘局

我有點希望 我有的 只是單純的怒氣



elsie艾爾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122  

小的時候 我沒有深刻的印象 從大人老師那邊 獲得"好孩子" 這種評語
因為我沒膽幹壞事 卻小錯不斷 粗心大意 丟三落四
也會跟弟弟妹妹吵架 打架 對爸爸媽媽頂嘴 說謊
因為我功課普通 體育 音樂 美術 通通低空飛過
考過0分 沒有全勤 求學生涯唯一的一張獎狀是國二第二次段考的進步獎
但是! 我不是沒人愛的孩子 just want to clarify that

大概是因為這樣 我一直很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
想要被歸屬到 "好" 的那一邊
不知怎麼著 我竟朝著一個好人的方向前進
當學生的時候 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甚至對於這個"目標"感到很踏實

我記得第一次嚴重受挫 是在大二或是大三的時候
被某一個老師在課堂上 諄諄教誨了 我們這一代是多麼沒有危機意識 沒有競爭力
當下我的內心覺得很莫名其妙
因為我覺得 我一直按照大人告訴我的方式去做
補習 學英文 念公立學校 考大學 
現在卻有人告訴我 這樣還不夠  我應該至少擁有幾張證照
我應該去擴展我的國際觀 我還要加強我的生活體驗 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大人為什麼不一次把話說完呢??? 為什麼這麼樣的反覆呢?
一下要我聽話 一下又改口要我叛逆?

不能說我是一朝一夕的改變 但是在英國的日子有很大的影響
原本尚稱隨和的個性 長出很多角 但是這一次 我不希望角被磨掉
我甚至有點滿意長出了這些角
從工作開始 我時不時會聽到別人給我這樣的feedback 你真是個好人 你人真好 etc.
我自己不覺得這是什麼big deal 因為 我的願望就是當好人啊!
我用我希望過日子的方式對待別人 因為我也希望別人這樣對待我
但說的人 似乎不是這個意思 他們似乎在說 你太理想化了 你這樣會讓自己受傷
"這是大人的遊戲 你必須按照大人的規則進行!"

在球隊裡面 總是會有這樣的球員 叫做板凳球員
是的 他是學藝不精 沒錯 他無法融入球隊的風格 
也許他是曾經很厲害的金童 也許他是球隊青訓系統一路栽培到職業聯盟 
也許只是因為他的價碼很划算 當初就半買半送的拿來當後補  無論如何 板凳球員的存在就像是無可避免的浪費一般
因為 比賽規定就只能有這麼多人上場

我的板凳球員免疫系統 保護我從青少年一直到現在
當我以為 "融入" 這種疾病再也傷害不了我的時候 才發現 他的病原根本一直潛伏在我體內
不斷驅使我找出 where i belong


elsie艾爾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