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525.JPG

 

在書背的推薦 這樣寫:

"...深深影響台灣許許多多的文藝青年 成為他們探索生命意義和心靈境界的重要指標"

遇見 quarter life crisis 的我 希望這就是我的解答


作者是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 Hermann Hesse 德國人

(題外話先聊一下 記得我之前也寫過一篇德國作家的讀書心得 一把雨傘給這天用

我發現 德國人的想像力似乎很合我的痛 但是我竟然還沒去過德國?)

翻開書皮 幾十個字的作者簡介 已讓我很感動

“ ...少年時迫於父命曾就讀神學院 後因經神疾病而休學 但始終立志成為詩人...”

似乎已經能夠理解 為甚麼他會寫下這樣的故事

更令我驚訝的是 寫這本書的時候 Hesse只有27歲! 



這本 鄉愁 的故事 其實很簡單

就像很多公路電影的架構 (亦或是他啓發了許多編劇?)

一個山中來的少年 總覺得看村子中的什麼都不順眼

終於 當一個能夠到外地探索的機會來臨時

他義無反顧的帶著背包向外探索

在城市裡 他遇見了一些人 邂逅了一些女孩 遭遇了一些事

然而 有些人 離開了 有些事 變質了

 

忽然 他想起 家鄉的那座山 他想要再一次爬上

於是 再一次打包 這次 他卻是踏上回家的路

又見到當初最想要遠離的老父 山野匹夫 三姑六婆

一股溫暖的人情味療癒了他受傷的身心靈

 

然而 日子過去 昔日的惡夢 只是被遺忘 並不是消失

遊歷的智慧 卻終能為 年少所無法突破的困境找到生命的出口

“然而 過往的歷練和曾經邂逅的親愛朋友 從苗條的蘿西到可憐的波比 才最深植我心”

 

闔上書 我終於知道 為什麼說他啓發了文藝青年

不僅是他的價值觀 哲學 還有他的詞藻 文句

各位大叔 阿姊 想要了解你20多歲 看起來像是廢柴的孩子嗎

我推薦你讀這本書  而且 我相信 你們也曾經走過這樣的少年時

 

出生於1877年德國小鎮的Hesse 在27歲的時候 就已經道出了我現在的心境

而且完完整整 不偏不倚的說中

此外 他對於 “知識分子”習性的描寫 也精辟入理

 

在異鄉 愁的是理想化的故鄉 想像中的故鄉

回到故鄉 才發覺 鄉愁 原來不是思鄉這麼簡單而已

這是一個十萬八千里遠和我相差百年時空之人告訴我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sie艾爾西 的頭像
    elsie艾爾西

    aug 21 in post adolescence

    elsie艾爾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