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s.jpeg  

在投入故事的同時 卻忘了 這只是"故事"

這是我看完電影 試著沈澱後的心得

他不是我最喜歡的導演 這也不是我最有興趣的主題 不過我帶著一種必然的決心去看這部片

我覺得 這是一件在台灣的歷史 一件我必須要了解的歷史 抱著學習的心態

所以 我拉著我的家人一起去看了賽德克巴萊 上集


前三分之一 我真的很投入 很慚愧 很投入 這就是霧社事件 在歷史課本被三言兩語帶過去的地方

除了霧社事件四個字 其實我甚麼都不知道

後來我開始有點出神 因為人物有些多 搞得有點混亂 但是偶爾插入的笑點 把平坦的情緒 稍微提振一些

所謂的“史詩“場面 我倒是沒有覺得特別興奮 整體而言的美術設計 場景設計不突兀 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好像是在參觀活生生的博物館 聽到的歌謠 看到的服裝 生活起居等 

我真的認為日據時代的賽德克人 過著就是這樣的生活吧

打獵 出草 看起來很血淋淋 不過那就是原始生活的方式

這樣的原始 在他們與花鳥樹木的相處中也可看見 不一定總是強奪豪取 也會是傾聽與共生

把大樹變成柱子 蓋成屋子 那動物要住哪 我們的獵場 又在哪


電影的宣傳打著野蠻與文明對立的主題

但我覺得 這並不是衝突的重點 雖然他聽起來像是

莫那魯道 看到族人被欺負 獵場在消失 生活習慣被迫改變 

以致於年輕人不能再繼續榮耀他的家族 無法在過了彩虹橋的時後 被祖先接受

換言之 他們的生活受到了威脅 所以他決定反抗

他不是甚麼愛國者 抗日英雄 他只是完成頭目的使命 保護他們族人

只是今天擋住他生路的 是日本人

看著一具一具的屍體 我忍不住腦子裡浮現 gentle kill 這個字

殺人不見血的文化殖民 一點一點蠶食鯨吞我們認知與知覺

這是文明 或是 野蠻


我竊以為 導演編劇在創作的時後 重點 是在這個事件 而不是個人

不然為甚麼不叫 莫那魯道 而是 賽德克巴萊

但是這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劃分 每一個觀眾 眼中都看到不一樣的故事 我相信

這也許是最難掌握的比重之一 


接著是電影的宣傳行銷方式 其實我不甚喜歡其中一點

苦情牌

其實很多台灣電影 都愛來這招

是的 我們都知道台灣的創作環境很困難 即使是不看電影的觀眾 都可以說出來

但是 有必要一直加強嗎?

你不希望去欣賞你的作品的時後 抱持同情你的心態吧

就像救災 一開始總是有大筆資金湧入 但過了十年 還是有人在掙扎

我們也都知道電影工作者有很強烈的夢想 但...難道其他的老百姓沒有嗎

熱血 夢想 的主題 也許永遠都會暢銷 但是我(們) 希望有些變化

硬是要將一些五分特別的事情 講成十分 讓我很不舒服 為甚麼不能關注另外五分呢


這部片對我正面的影響 應該算是 讓我想要去爬奇萊山看看 以及 思考如果是我要怎樣賣這部電影

兩者 都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sie艾爾西 的頭像
    elsie艾爾西

    aug 21 in post adolescence

    elsie艾爾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